评价指标 | | | ①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卒中、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髓手术和脑脊髓放疗等导致的脑、脊髓神经损伤。 ②帕金森氏病。 | | ①病变急性期(尤其急性创伤):每日100mg,静脉滴注;2~3 周后改为维持量,每日20~40mg,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②帕金森氏病:首剂量500~1000mg,静脉滴注;第2日起每日200mg,皮下、肌注或静脉滴注。 | | ①病变急性期(尤其急性创伤):一般6 周。(对于10周后脑、脊髓神经功能仍处于恢复过程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②帕金森氏病:一般18 周。 | | ①皮下、肌注:用注射用水溶解至10mg/mL。 ②静脉滴注: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 | 禁忌 | ①对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过敏或其辅料过敏者。 ②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患者。 ③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 | |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监测中发现可能与使用神经节苷脂产品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一般在用药后5~10 天内)出现持物不能、四肢无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就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慎用。 | | ①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斑丘疹、红斑疹、急性荨麻疹、水疱疹、皮肤瘙痒等。 ②全身性损害:寒战、发热、乏力、面色苍白、水肿、过敏样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③呼吸系统损害: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 ④神经系统损害及精神障碍:头晕、头痛、眩晕、局限性抽搐、局部麻木、精神障碍、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⑤胃肠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部不适等。 ⑥心血管系统损害:心悸、心动过速、紫绀、潮红、血压升高,血压降低、静脉炎等。 ⑦其他:注射部位疼痛、肝功能异常等。 |
注:根据说明书以及2010年《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GM1)可以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但是在颅脑损伤、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方面的指南中均未提及GM1 治疗,GM1 在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应谨慎使用。 参考文献: [1]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说明书 [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注射剂说明书修订要求 2016 年第172 号 [3]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J],中国创伤杂志,2010,26(1):6-8 [4]董强.神经节苷脂GM1 与神经系统疾病[J],国际脑血管杂志,2009,17(12):881-887 [5]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中国颅脑创伤病人保护药物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0):723-724 [6]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8]2015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